从塔里木盆地,到珠江三角洲,从岭南到天府平原,贯穿50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是王秀琴法官辗转到崇州法院走过的距离 。
2003年,本是英语专业出身的王秀琴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从此便和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法院期间,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最终担任刑庭副庭长。2011年,王秀琴通过遴选进入崇州法院,仍然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于2015年7月被任命为刑庭副庭长。
在崇州法院的这些年头,因精湛的业务审判技能,踏实的工作作风,她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成都人民满意法官、成都法院个人嘉奖,多次被评为崇州市优秀公务员、崇州法院先进个人,并且由她承办的一起电信诈骗案被评为四川省及成都市2016年“十大典型 案例”。 第一次身披法袍、第一次敲响法槌、第一次担任审判员,12年来,王秀琴一直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要求自身,而审理许多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的经历, 也让她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悟。
霍姆斯大法官有一句经典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再逻辑。对于王秀琴法官来说,专研疑难案件,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形成她独有的经验,这就是她体现的法律价值。
“我接触到的疑难案子相较而言,其实只是九牛一毛,远远说不上经验之谈,”王秀琴法官谦虚地表示,“现在案件的种类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让我深感自己许多方面学识的匮乏。”而曾经前往北京录制《法治天下》栏目的经历,也让她加深了这种看法,“接受媒体采访和外出学习的经历,让我愈加感觉我们法官不能只埋头办案,闭门造车,还要多去了解接触不同层面的知识。所以,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中医上讲究“望、闻、问、切”,而刑事案件实则也有相似之处。
刑事案件程序严谨,从侦查立案到审判结案,每一个过程都必须要具备120%的细致与谨慎。“每一件刑事案件不管疑难与否,首先要做的都是去分析其证据材料。”,比如王秀琴法官最近处理的一起涉非法集资案,因法律关系复杂,涉案人员众多,资金庞大,光是证据卷就多达200多件。“证据就像九连环,环环相扣,需要不断地去推敲整理,摸清案件脉络,找到关键点,才能正确定性。”
恰逢法官入额遴选之际,许多“新手法官”在处理案件时难免发生纰漏或者出错,对此,王秀琴法官也有几句建议相送。
“首先是要谨慎,不管多小的案子都要仔细全面地去审理,预防出错的可能性;其次如果错误已经发生了,要敢于承认,及时弥补,切忌遮掩逃避。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免酿成大错。并且要吸取教训,避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