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崇州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成立以来,以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为中心,创新审判模式、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审判质效提升,力促案结事了。因工作成效突出,近日荣获全省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夯基础,重内涵,强化组织保障。2017年初,崇州法院成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3个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专业化审理全院少年家事纠纷案件。每个团队由2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成,各聘请1名退休法官担任家事调解员。团队之间既分工又协助,合力推进家事审判改革。
二是巧借力,重合作,促进开放联动。将家事审判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有机结合,将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构建了市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多元化家事纠纷机制,试点推行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前置程序,制定《家事案件委派、委托调解操作规程》,开展家事调解员培训,将诉前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制度化、规范化。自主研发“小崇机器人”参与调解,通过智能化调解平台快速处理纠纷;组建400名各具特长的社会关护员团队,以特色化调解方式参与调解;进社区、乡村、企业、单位进行调解,调解方式多样化.
三是建机制,重规范,彰显人文关怀。建立特别权益和义务告知制度,除一般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外,结合案件实际,向当事人送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告知书》《老年人权益保护告知书》《财产申报表》;法治教育制度化,通过微电影、讲解案例、庭审教育等方式对侵权当事人进行教育,切实保护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反家暴程序规范化,牵头成立崇州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联动调处中心一站式平台,与妇联、司法、公安、居委会等联动,发出人身保护令,同时,做好调解和疏导工作;家事调查职权化,加大对家事案件调查力度,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转理念,重服务,坚持柔性司法。注重情感修复体系化,积极推行离婚冷静期制度,发送《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在全省首创《离婚负面影响告知书》《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告知书》《老年人心理特征告知书》,已发送各类心理告知书3000余份,同时进行劝导,形成首因效应;与四川心理咨询师协会等部门协作,挑选对口心理咨询师介入案件,确保情感修复科学化、专业化,已对28名存在抑郁或焦虑的当事人、有自杀倾向的3名当事人进行疏导,当事人情绪得到有效管控.
五是搭平台,重实效,深化诉源治理。“杨婷法官工作室”入驻学校和社区,通过“模拟法庭”“家庭法治课堂”等形式,开展各种宣讲活动85次,受教育达50000余人次。开展“和谐家庭”“无毒家庭”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家庭建设和治理。精心选择典型案件,深入当事人所在村委会、社区开展巡回审理,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通过主流报刊、电视台、官方微信微博等宣传平台报道家事典型案例,宣传法律法规,弘扬优良家风,倡导家庭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