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我的防疫日记——下乡摸排走访的一天
作者:审管办(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2-06 14:33:20 打印 字号: | |

2月2日,小雨。


一大早,天空淅沥沥下着小雨,阴暗的空气将本来就低沉的心情变得更加压抑。早上八点半,望着还在睡梦中的女儿,我掖了一下被子,拿起一盒牛奶,抬脚离开了家。


今天,我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前往对口联系的廖家镇进行人员走访摸排。


自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崇州法院快速行动,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三个应急小分队,我就很荣幸分到了第一分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同时又是新闻宣传人员,平时工作平台主要集中在网络战线,这次能参与到防控阻击战的大队伍中去,很是难得。


到达单位后,小分队联络人员向我们分发了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手套。并告知我们:下乡走访接触人员较多,个人务必要先做好自我防护。


到达镇上之后,廖家镇党委书记任献波先介绍了前期的走访摸排情况,并指出,近期由于从外地返崇来崇人员较多,同时街道上一些商铺也逐渐开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要更加仔细、更有耐心。


拿到表格,我看了下需要填写四个方面的基本信息:住址(门牌号)、姓名、电话、是否为外地来崇人员,如果是外地返回人员,则需要填写另外的信息,排查内容还要更加详细。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怕遇到群众不配合登记或者谎报信息的情况,毕竟自己不是乡镇干部,又操着一口外地口音,基层工作经验很欠缺。


我和另一名干部分到了两条街道,社区干部为我们指派了一名社区大姐帮助我们。大姐姓刘,我们就叫她刘姐,询问在走访摸排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姐看出我们的顾虑,笑着说道:你们不用太担心了,之前街道上从大年初二就开展全面摸排,到今天已经是第四次了,最开始的时候很多群众不理解,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病毒的严重,都很理解和支持。


听到刘姐的安抚,我们忐忑的心暂时放了下来。


我们摸排的两条街是北街和西街,也是廖家相对“有人气”的两条街道,人员流动最大的菜市场就位于西街的中心。


走到街口,我们最先从一家母婴店开始。店内一名女士独自坐在收银台上,看到我们到来,一点没有觉得吃惊,询问的相关问题,也都很配合的一一告知。在走访排查的路上,刘姐就像一名解说员,详细告知我们哪家店铺是自己家做生意的、哪家是租给别人的,哪家从年前就关门休业了,哪家可能有外来务工人员。


有了刘姐这样的百事通,我们的工作压力确实减轻了很多。


在一家药房内,店内收银人员看到我们过来,打趣说道:你们这些乡镇干部真是辛苦,从过年就开展走访排查,来了一次又一次,这个年恐怕都没有过好吧?


刘姐笑着回应道:现在不是特殊时期嘛,只要大家都平安健康,我们工作累点又有什么。


确实,这次疫情发生后,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像刘姐这样的基层干部,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一户户上门登记。全国人民都在家躲避病毒侵袭的时候,这些基层干部却成了朋友圈里步数最多的那些人。


一个乡镇干部告诉我,之前走访排查的几天,廖家一些村、社区干部的每日步数都超过四万步,换算下来也就是一天行走路程超过一个半程马拉松。


即便没有疫情发生,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坚持的。


昨天,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人发起一则提问:当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下面评论区的留言五花八门,有人说要出去把想吃的吃一遍,有人说要与心爱的人表白,还有人说想赶紧挣钱。其中,有两个留言被网友高赞推上了评论区前面:


一个留言说:自己是一名警察,从除夕就抽调参加疫情防控了,与家中的妻儿已经十多天没有团聚。如果疫情结束了,自己想第一时间回家,吃一碗妻子亲手煮的面。


另一个留言说,自己是一名基层干部,疫情发生后自己每天参与摸排走访,每天的睡眠时间远远不够。如果疫情结束了,自己要蒙头大睡,好好补觉。


不光是基层民警和乡镇干部,奋战在一线的还有那些志愿者们,昨天看到一则令人痛心新闻:


武汉市一名志愿者因感染新冠肺炎不治身亡。报道称,该志愿者名叫何辉,在武汉封城后,组织招募志愿者组成志愿者车队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下班,解决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问题,不幸感染肺炎离世。


新闻报道后,很多人留言称要授予何辉烈士称号,还有人称,希望这是谣言,相关部门赶快出来辟谣。


但这一次,没有谣言。


钟南山院士说:武汉不缺英雄,武汉本身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三月落梅花。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愿疫情阴霾早日散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责任编辑:审管办(研究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