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活动
“我与崇法……”主题演讲比赛系列二: 对标时代普法先锋 燃爆少年美好灵魂
作者:杨婷  发布时间:2020-07-15 16:32:08 打印 字号: | |

青少年,寄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多少梦想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这个词,它已远远超出了年轮的概念,因为它蕴藏着未来历史塑造者的少年梦想!

今天我想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杨婷工作室”,更来自一群守护法律温情的法院人。

“杨法官,求求你,孩子知道错了,我对不起他,请你帮帮他!”说这话的是一位17岁孩子刘某的母亲。

我在审理一起聚众斗殴案子时,在被告席上看见了这个孩子。5名被告人都是16岁到18岁的少年,而这个孩子却是最瘦小的一个。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孩子跌倒了,都有家庭帮助扶起来。唯独这个孩子,他的父亲在电话里全是抱怨,压根儿不愿意到法院来见我。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某的母亲来了,她在办公楼前拦住了我,满脸泪水。原来,她在刘某4岁时就离了婚,远嫁他乡。刘某的父亲再婚后,将刘某扔给了奶奶,只寄去必要的生活费。那时我已初为人母,深知父母对于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我从刘某的双眼看到了他对父母关爱的渴望,他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叛逆,不正是长久以来心中怨恨的一种发泄吗?那一刻,我和同事们不经感到一丝酸涩。

这个孩子失去的,是陪他一道成长的引路人。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他就会把这份爱传递给社会;孩子在家庭中获得的是怨恨,他会把怨恨发泄给社会。要守护好少年的起跑线,绝不是一次判决就能解决前赴后继碰红线的问题。风月同天,与子同裳。我们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少年编织爱的衣裳。而我愿意去做那根线,去串联起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家庭、所有与未成年人有关的部门,用法律和关爱为青少年的幸福成长筑起坚实的防线!

2017年,成都中院提出诉源治理的工作部署,少年家事团队以此为契机,成立以学校为阵地、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法治教育工作室。“杨婷工作室”就这样应运而生。从第一次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工作开始,到扩充5名优秀青年干警组建团队,最后到27名法官一对一的进驻校园……学生课堂、家长课堂、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法治夏令营,三年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实践,构建起了以少年家事审判庭为依托、举全院法官之力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

这个工作机制,凝心聚力,使我信心满满。去年10月,我接到某中学教导主任的一个电话,他说有一个小女生令他头疼不已,总喜欢偷拿同学、老师的东西。承认错误比翻课本还容易,再次偷拿也比翻课本还频繁。拿她没办法!这次,她拿了学校门口超市里的零食,被老板抓住,报了警。我接到电话后赶到了学校,见了这位女生!我们知道,偷拿东西被曝光,在正常人身上是一件最不光彩的事情。而这位女生在被反复曝光后,却依然很淡定。这种情况对她进行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纠正她的不良行为,我们还对她的父母进行了亲职教育,并及时找来了心理咨询师,为这位女生进行心理疏导,最终矫正了她的偷窃癖好,使她赢得了同学的理解,赢得了老师的关爱。这位女生的父母非常感动,他们找到我说,“杨法官,没有你,这孩子就废了!”

我们有担当,就会成就少年的梦想。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所以我有时也非常忧虑:在前行路上,有些少年步履彷徨,有些少年陷入迷茫,当失落与绝望拉住少年们的手,他们也期待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有一股牵引的力量。正是为了这些孩子,“杨婷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学生课堂”、“家长课堂”、案件巡回审理、模拟法庭、案例宣讲、保护心理健康培训等形式开展活动126次,受教育达6万余人次;开展调解、心理疏导、关爱救助工作,联动调处涉妇、涉少案件1780余件,帮助救助困难妇女、未成年人560人;审理涉少涉妇刑事案件56件,最大限度保护涉案1000多名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主流媒体无数次报道“杨婷工作室”,去年“工作室”被四川省妇联评为先进集体。

其实,这些数字和荣誉在记录既往成就的同时,更表明“杨婷工作室”这个团体有一种“家国情怀”。谁说不是呢,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我们党的为民初心,就是用不同形式在传递的这种初心。疫情开了,我们的法官们第一时间走进社区,并及时向全市师生及家长发布“积极调整心态,乐观应对挑战倡议书”。同时,法治教育云课堂与学校网上课堂一并上线,让法治知识与课堂知识结伴而行,让“红线”始终成为他们的“警醒线”,助力成千上万的孩子成就他们的梦想!


 
责任编辑:审管办(研究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