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司法审判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不断探索劳动争议纠纷多元解决方式,形成劳动争议纠纷“预防系统化、化解前端化、审结高效化”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更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近三年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案件765件,实现维护企业合法生产经营与最大化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双赢”效果。
“专业调解+智慧服务”多维度预防纠纷
“感谢法官,挽救了我们这样一个濒临倒闭的民营企业!”2021年12月,绵阳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兰某拉着调解员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原来,该科技公司因受到疫情影响,导致资金链临近断裂,工厂停工,拖欠员工工资2月有余。公司法定代表人兰某四处筹资,并向员工承诺尽快支付工资,但承诺期限届满后仍未能支付。部分员工听信公司即将倒闭的传言引发恐慌,擅自主张变卖机器设备折抵工资,并诉至崇州法院。
受理案件后,崇州法院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预估矛盾风险,由法官与专职调解员一起走访人社局等部门了解情况。调解员一边安抚职工情绪,告知其依法维权,一边向公司法定代表人释明法律规定及利害关系,促使其积极主动解决纠纷。通过调解员耐心疏导和释法明理,双方经过换位思考后达成调解协议,共度难关。目前该公司已正常运行并解决了拖欠工资的问题。
“由于劳动争议类案件一般专业性较强,早在2019年1月,崇州法院就指导崇州市工商联成立了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2021年共成功在诉前化解纠纷83件。”崇州法院立案庭庭长易春艳向记者介绍。
除了专业调解组织,崇州法院还同步做好智慧平台融合服务,指导群众通过“小崇”法律机器人“劳动争议”版块进行问答咨询,提供诉讼风险评估,引导调解,实现法律服务向社区、企业延伸,劳动争议类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提前介入+区域联动”高质量实质解纷
为实质化解纠纷,崇州法院与崇州市人社局、总工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共建劳动关系领域联动协作机制。在遇到存在诉讼障碍的案件时,“一对一”了解事实材料及当事人诉求,提前介入到劳动仲裁环节中协助仲裁委定分止争,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权益。
2019年5月,张某在一家木器加工厂上班时手指受伤,被鉴定为工伤九级。但用人单位拖欠赔偿款达两年之久,张某无奈向崇州法院提起诉讼。2021年4月,法院受理后对该工厂负责人进行劳动法规释明和诉讼风险告知,并与崇州市人社局开展联合调解。最终,该木器加工厂承诺一个月内付清赔偿款,并承诺如不按期履行,自愿向张某支付违约金1万元。张某在如期拿到全部款项后,激动地给法官送来锦旗。
崇州法院通过将调解、仲裁、司法确认、诉讼等环节有机衔接,确保劳动争议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有效维护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在案件审理完毕后向仲裁委“一案一报”,并对仲裁委超期未结案转诉讼案件的,要求仲裁委实质运行劳动争议前置程序,避免权益保护流于形式,目前已沟通3次,均得到有效回应。
“要素式审判+履行证明”高效率化解纠纷
为提升案件办理效能,崇州法院在立案庭设立民商事速裁团队,由2名法官专审劳动争议案件。在审判时,创新要素式审判法,庭前由双方当事人填写要素表,庭中围绕争议要素进行重点审理。采用“要素式”方式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占比达60%,2022年第一季度劳动争议案件办理天数为10.22天,同比减少12.23%。
“对诉请多、争议大的复杂案件,通过庭前会议先行固定剥离无争议事实,能有效节省庭审时间。”崇州法院副院长易凌波介绍道,“对于工伤保险赔偿等类型案件,根据案件性质进行同类裁判文书‘分类分流’、模板存储,庭审后通过‘精准模板+左看右写+针对修改’即刻撰写法律文书,确保裁判尺度的统一和裁判文书质量的提升。”
除了要素式审判,法院还通过发放自动履行证明,鼓励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提升案件办理效率。
在一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中,李某因劳务纠纷被他人起诉,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李某当庭向原告方支付了拖欠的劳务报酬。考虑到不良信用对李某今后会造成一定影响,法官当庭开出两张《民商事案件生效裁判文书自动履行证明书》交到他手中。
“有了这两张证明,我就不担心自己的信用问题了。”李某拿着证明书,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易凌波副院长介绍道:“《自动履行证明书》提高了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也有效减少了衍生案件,减轻了法官办案压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